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日月永在 > 第一百七十四章:千金买马骨(下)

第一百七十四章:千金买马骨(下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朕这边还要两件事,你们记一下等回文华殿的时候一并处理了。”

朱允炆一开口,俩人就打袍袖中取出一份随时携带的题本来,他们现在都养成了习惯,只要面圣,就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,时刻准备着铭记圣训。

这种习惯很值得表扬嘛。

等双喜给俩人递上毛笔,朱允炆便含笑开口道。

“第一件事,就是那景清自贵州回来了,贵州都司早前涉及改土归流,朝廷四年间拨付两百万两专款到底怎么被挥霍的事,内阁早些查清,该怎么法办就怎么法办,绝不姑息留情。

第二件事,也跟这贵州有关,贵州地力贫瘠,土民的生存也一向困苦,朕打算给他们另谋生路,太祖年曾有过两次强行迁移,虽说难免动了刀兵,但那也是因为朝廷给的好处不多,那时候国家穷拿不出多少好东西而已。

现在不同了,朝廷要钱有钱,要粮有粮,所以朕就打算学太祖,再来一次大规模的动迁,着贵州、湖广和福建三地的军卫所一起,迁三万贵民往台湾,沿途的官仓全力供给,绝不能饿着。

每一户,朝廷另给予一百石粮食,并且等到了台湾,按丁口人头,一人给与二十亩田,再免五年粮税。”

迁贵民实台湾。

这就是朱允炆打算动贵州土司根本的手段了。

之前改土归流,无非是一种怀柔的手段,贵州土司的需求不单单是独立自主,人家是奔着科举做官、奔着进中枢来的。

这些权利,他们作为大明这个国家的一份子,朱允炆暂时却还给不了他们。

古代的时候,国家概念是极其淡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,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是民族概念而不是国家概念。

这就好比张紞在云南,因少民政策搞的一塌糊涂,贵州几任同知也搞得一塌糊涂,究其根本,因为他们都是汉民,所以施政的时候难免偏袒。

连饱读儒学书籍,向往同化教谕的汉官都一碗水端不平,让那些少民的土官做一省藩台,那么那个省最终的结局,一定是会独立出大明的!

这真不是朱允炆的歧视偏见,而是无数的历史已经充分的证明了他说的话不是空泛之言。

处理贵州、两广的事,太祖是一眼看穿了本质,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用强军辅以迁移举措,而自太祖之后,哪一任皇帝都不想大动兵戈,便一直是以怀柔处置,厚赏土官钱粮换其恭顺。

以至于有明一朝,土官的叛乱自明初一直持续到明亡。

他们扰乱了大明,明亡之后,那些土官以为同时少民,他们可以等来一个能够理解他们的新的统治者?

结果他们迎来的是残酷的屠刀和‘一劳永逸’政策。

也不知道他们毁灭的时候有没有怀念大明?

真正的国家概念的诞生,是当自己的国家被别的国家侵略时,才会让大家诞生这种概念。

就好比抗日时期,日本人的眼里只有中国人,而不会划分民族来区别对待,所以大家几十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对抗外侵。

一个群体受到外部伤害,如果伤害是特定针对这个群体的某一个个体,那么这个群体会自动四散而逃,是为大难临头各自飞。

如果这个伤害是全面性且不具备单独针对的行为,那这个群体中的所有个体就会自动抱成团来进行对抗。

这种情况下,就是民族概念向国家概念的转变。

而随着国家概念日益深入人心,民族概念就会随着时间长河逐渐淡化,最终被淹没。

以史为鉴,既然现在的大明想要催生国家概念还需要时间,那他朱允炆就不会给大明留下任何的不稳定,所以他也要学太祖的行径来处理,当然,他现在的家底子比太祖年那两次要厚实的多,他自己也比太祖大方的多。

“可以跟那些土民都说说,台湾是个好地方,沿海的话除了耕种还能渔猎。”

说到这朱允炆又想了起来:“当年撤故澎湖巡检司的时候,台湾的许多土民不都被太祖迁往了福建吗?这一次整好也顺便问一下,有没有愿意回去的,这一次都打包过去。”

多整点老百姓过去,最好弄够个一二十万,这样也好够台湾那批学子来管理,不然一座荒岛带着两三万连语言都不通的土著,他们去那里就毫无意义了。

至于武力保障这一方面,扩军之后的闽浙水师其中一部份现在就屯在新竹,等转过年,兵部清查名册,自然还会有一批年龄到线由于换防而没有来得及清理的老兵被裁汰,届时后都送过去成立军户所。等贵民实台湾之后,朝廷在那边为统治做好的准备就比较充分了。

俩人都一字不差的记了下来,然后便纷纷起身告退。

他们没有提出诸如万一强迁不利的无能问题,皇帝都说了,学太祖!

为大明和贵州之长治久安,这一次,一口气迁三万丁口!

或许在这次强行动迁中,难免会有刀兵产生,但是不迁,等这群土官将来又闹事,那群被他们蛊惑的土民只会向大明发动更猛烈的叛乱,到那个时候,朝廷强军压境,土民只会死伤更加惨重。

与其让他们动乱几十年,甚至有可能几百年,那朝廷真的不如一次大规模的动迁来的更温柔,更仁慈。

削减了这群土官叛乱的基本实力,也是腾出了土民大量占据的土地,实汉民与其中,互有往来走动,等那群上了岁数的土官一死,地方上朝廷支持汉民为官,几代之后,自然彻底同化。

打发走两人,朱允炆便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,长出一口气。

“不知不觉又做到中午了,时间呐,过的真快。”

双喜轻声一笑:“陛下,再等几日过了年关,太后和皇后那,您可还有一件大事要应付呢。”

朱允炆顿时面上一僵。

他这个皇帝推了一年的选秀,跑不掉啦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