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> 第一百四十四章 去看看船厂!月116/117

第一百四十四章 去看看船厂!月116/117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他平日里繁忙得头疼时,就喜欢来这里看看,看看这个本来几乎荒废了的漕运船厂一步步的恢复生机,心里顿时充满了干劲儿。

可他现在转而看柳铭淇,却发现柳铭淇脸色平淡,并没有特别的震撼。

“殿下,您不觉得这种大工厂的模式,非常震撼吗?”苗炎有问题就直接问出来。

“很不错。”柳铭淇的声音中有着不可掩饰的敷衍。

“那您觉得怎么样子的工厂,才叫好?”苗炎又问。

“起码得一口气开工十艘这样的帆船,才算是兴旺发达吧?”柳铭淇道:“对了,现在有订单了吗?”

苗炎闻言苦笑,“怎么可能?现在我们连样品船都没有做出来,那些海商哪里会傻傻的下订单?”

柳铭淇问道:“老师傅们估算的一艘帆船需要多久?”

“从下料到试航,大概第一次制作要花七八个月的时间。”苗炎说道:“但以后可能就会缩短一点时间了,最主要还是商人们能积极购买。不然这么大的规模,这么多人,一直亏损的话,我砸再多的钱都是不够填补的。”

柳铭淇摇摇手,“这一点苗大人你放心,只要你的船按照我的设计图纸做出来,载着他们出海走一圈,不买的都是傻瓜!你就等着船厂被订单挤爆,然后积极的扩展船坞,招募新的人员吧!”

“你可不知道我的压力有多大。”苗炎淡淡的道:“我一共挖了三百多个老师傅过来,外加原有的两百多人,光是师傅就达到了六百人,还不包括其余的帮工、学徒等等。这些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和月俸,都是一座座大山,天知道哪天才能翻转过来。”

柳铭淇晒然一笑,“现在当作是技术积累储备吧!如果他们看不出这个帆船的好处,那么今年擒海伯都可以下十艘船的订单!”

苗炎愣了愣,“殿下你这是在帮衬我吗?”

“肯定不是。”柳铭淇否认道,“牵涉到做生意这件事儿,我一向不做人情。帆船是我设计出来的,我当然知道它的好处。倘若那些人有眼不识金镶玉,那正好擒海伯一家就可以扩大自己的规模,让自己在海贸生意中获得先机了。”

苗炎微微颌首,倒是没有多说。

他的心里其实也挺感激柳铭淇的。

在制作这种帆船之前,他特意找了十几个最优秀的老师傅来讨论,询问到底有没有可操作性。

结果大部分人的意见是这种帆船很好,无论是在坚固程度、风帆设计、装载货物量、抗击风暴程度……等等方面,都远远优于现在市面上的船只。

它最大的缺点肯定就是造价非常昂贵,以及没有什么知名度,或许要花不少的时间让商人们接受。

听到了这样的意见,苗炎才敢于全力投入做帆船。

不然的话,他再怎么信任柳铭淇,也不敢拿超过一百万两银子的大投资开玩笑。

说起来,到了地方上,苗炎才晓得除了政务上面之外,别的压力有多大。

漕运总督绝对不只是管辖负责好给京畿地区、西北、北方等地的漕运而已,还要负责整条大运河上面的各种商业船只,负责对他们实行收税、盘查等等事务。

另外大运河的一切修缮、整理等等,都得是漕运总督拿主意。

想想看,一条总长度超过三千里的大运河,会有多少事情等着处理?

难怪会成立一个漕运总督衙门专门管理了。

这还没完。

漕运总督还得负责多找项目多赚钱,这样才能在满足每年时不时给朝廷的孝敬捐赠之外,对本衙门的各种支出做补充。

比如说眼前的这个船厂,成立的原因便是如此。

可之前林镇远根本不在乎这种正当生意,他到处卡拿吃要便已经能满足需求,哪里用得着那么麻烦?

苗炎不行。

苗炎来漕运衙门就是要动各方面势力的馅饼的。

他必须要打破这些丑陋的勾结,才能厘清漕运,让这条代表着大康生命线的黄金水道,重新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。

但这样一来,他注定得到的钱就比林镇远少。

为了多给朝廷筹备不时之需,为了让漕运顺利进展,甚至是为了安置裁撤下来的两万漕卒,这个船厂是他必须要认真对待的。

别看苗炎这一次挥舞着屠刀,想要搜刮一笔这些奸商们的财产,但这是一次性的收入,以后肯定不多了,而且还是属于断掉了这方面的根。

所以现在柳铭淇在帆船没有造出来之前,就先下了十艘的订单,顿时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
他把这个消息说给了老师傅们听,相信士气都会得到大大的鼓舞。

有没有干劲儿,对于造船厂的一众人等,那是特别的重要。

“对了,苗大人,我的清淤船和挖泥船,他们做得怎么样?”柳铭淇指着下面道,“他们正在河面上用的,就是清淤船和挖泥船吧?”

“正是!”

苗炎说起这个,脸上多了一丝笑容:“这种清淤船和挖泥船非常有效果,用起来特别好。尤其是一些小河道里面,来去自如,三五天就能清除干净。河道总督因此都跟我定了一百艘清淤船和一百艘挖泥船呢!”

相比起老师傅们不那么熟悉的四根桅杆的帆船,清淤船和挖泥船之前就有许多,老师傅们自己也打造过不少,所以优劣之下,一看就晓得。

花费三个月时间打造出来的第一批清淤船和挖泥船,就在淮河的支流实验了一番,效率非常高,清淤效果又好,还不怎么费劲儿,引来了大家的大肆赞赏。

因此不但漕运衙门下了订单,被拐过来的河道总督也爽快的下了大笔订单。

也就是有了这么多的订单,才积极的提高了士气,才让那些被挖来的老师傅们踏实的呆下来干活儿。

不然的话,人心惶惶,能做出什么成绩来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