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在松软的床上,我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。原本我应该一辈子生活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的,但奈何盘门重担……哎,以前的我,绝对不会想到我会过上这种风餐露宿的生活。
我们定下了闹钟,凌晨一点半。有半个小时的醒脑时间,这样打探起来才不会因迷糊而错过重要的细节。
不过躺在这松软床上,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了,看来早已习惯那种风餐露宿的生活了。
好容易昏昏沉沉睡去,没多大会儿的功夫又被闹钟吵醒了。虽说一万个不愿醒来,但爷爷那张脸却在我脑海中不断徘徊循环。
我叫醒了雷老五,稍稍洗了把脸,就去叫安静了。没想到我刚敲了一下门,门就打开了。
“你没睡?”
“睡了。”她说道:“准备好了?”
我点点头。
“走吧。”她说道:“免得有重要线索被遗落了。”
我们走到鬼市的时候,发现鬼市已经开始有人活动了,捡漏的人提着手电,摆摊的人拉着电灯。光线不亮,反倒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,我心道这该不会是正儿八经的“鬼市”吧。
自从进了鬼市,我感慨了一路。因为一路走来,地摊上摆着的,有不少都是先秦时期的古玩,毕竟我是干这行的,自信不会打眼。
怎么说呢,这里简直就是古玩人的天堂,也就我们走来的十几分钟,这里已经严重“人满为患”了,而且交易的人不少,都是老套的“套手袖”的法子估价还价。
另外还有一种人,这里必不可少,便是各路古玩贩子,伪装成没见过世面,拿着“家传之宝”来这儿卖的。我看见有个“老农”拿着一间小鼎,非说是夏朝的,另外还有几个人在哪儿帮腔讲价。
雷老五似乎对那感兴趣,要去问问,我拽住他,说那几个帮腔的都是一伙的,惹来那几个人的愤怒目光。
我又不愿惹事儿,连忙拽着雷老五离开了。
安静跟我们说,她们家在这儿有个“策应”,是家族里摆摊的。前几天有个老农来给“策应”看了一个用老纸拓下来的铭文,铭文上的内容,很可能就是“陈璋方壶”上的铭文。
“老农”说铭文是从黄河里捞出来的“大铁葫芦”上拓下来的,她怀疑那个“大铁葫芦”,应该就是陈璋方壶或陈璋圆壶。
我的火候不够,对战国之前的文物研究不是很透彻,这才清楚那“战国圆壶”和“战国方壶”,分别叫陈璋圆壶和陈璋方壶,绝对算得上国宝级别的。
只是我心中就纳闷儿了,“陈璋方壶”或“陈璋圆壶”怎么会从黄河里捞出来呢?
如果这“陈璋方(圆)壶”,真是从黄河里捞出来的,莫非真是爷爷把东西给弄走了?爷爷经常在黄河之中出没的。
只是既然是被爷爷弄走了,又怎么会轻易被“老农”给捞出来/
一时间,我心中疑惑很多。
很快,我们就走到鬼市中间的一个极普通地摊上。一个老头儿,穿着中山装,正捏着收音机听戏,瞧见我们之后,他立刻站起来,冲安静笑了笑:“安静,你来了。”
“三叔,那老农来了没?”安静问道。
“没呢。”三叔说道:“这两位是……”
“朋友!”安静说道。
三叔冲我俩笑笑,然后又对安静道:“还没到交易的点儿,再等等吧。”
安静点点头,对我俩说道:“我们随便转转吧。老农看见我们,说不定不敢来了。”
我也赞同,就在鬼市转了两圈。鬼市只有一条街,规模却不小,几乎一个摊挨着一个摊。不过人虽然多,却很安静,人们都习惯于用手语来讨价还价。
心中挂牵陈璋方壶,我哪儿有心思逛啊,只想着快点回去。
大概光了十几分钟,安静才终于带我们折返了回来。不过一回来,我们就傻眼了。因为摆摊的“三叔”,竟不见了,甚至连小摊都给收走了,现场只剩下了一个小瓷盘碎片。
我连忙问安静什么情况?安静倒吸一口凉气,说道肯定出事儿了。
说完后,她就蹲下身子,用手摸了摸摆摊的地方,而后瞧了瞧小瓷盘碎片,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