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春秋小领主 > 第五十七章 射向国君的那一箭

第五十七章 射向国君的那一箭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赵武明白过来,马上补充:“这一箭更是为整个(封建)卿大夫阶层射的,所以在场的人都对郤至的冒犯沉默不语。这是警告,严厉的警告。只看国君觉悟不觉悟了!”

国君“黑了”赵武的“献俘”,更黑了所有卿大夫的献俘,他以为这场胜利全是他的英明领导、正确指挥,所以别人就必须无私“奉献”——嗯,既然大家都“奉献”了,那他当然要自觉“索取”了,而且他还打算,今后就这样带领大家“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”……

当时,赵武都怒极向郤至动手,但郤至其实也在愤怒当中,惟独国君的嬖人不觉悟,继续保持抢功抢人的习惯死性不改,甚至再次抢劫到了骄傲的郤至面前——抢他射的野猪。

本来郤至被赵武打后就满肚邪火,所以他这一箭是在警告国君:你别做得太过分!

“其实这道理人人都明白啊!”荀罂感慨:“当时在场的公卿无一人劝解,士伯(士燮)也在场,他照样默然,韩伯则低头赶路。据闻:士伯回家后,吩咐自家的祝、宗(主管祭祀、祈祷者)为自己祈祷死亡。

他说:‘我们现任的国君骄侈而充满私心,却又幸运的战胜了敌人,这是天在加重他的病症,今后他会更加肆无忌惮,我们国家的灾难就要降临了。今天国君战胜而归,私心已经膨胀,国家领导人私心膨胀则国家必定有灾祸。我怕这个国家灾难降临会祸及范氏。

你们如果还爱我,就为我祈祷死亡吧,让我快点死去,我死于国家灾祸发生前,范氏的灾祸就减免了(君多私,今以胜归,私必昭。昭私,难必作……吾恐及焉。凡吾宗、祝,为我祈死,先难为免)。’

你瞧瞧副元帅士燮的遭遇,对比你自己,你还算倒霉吗?还有,这次你俘虏了蔡国俘虏,你可以大摇大摆的把这些俘虏送回赵地,我却不得不回国之后向国君献俘。虽然你今年从开春战斗到冬雪融融,是苦了点。不过,虽然开春那一战我没有赶上,现在我还不是陪你在积雪里跋涉吗?你把这叫倒霉,又如何来评价我呢?”

赵武摸摸下巴,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,论起来,他最大的收获不是那些俘虏,是收获了一个“天下第二”。赵武知道自己武力值不高,在兵农合一制度下,春秋人从小就在练习战斗技巧,一般像他这样年纪的人,已经训练了至少二十年,而他才训练了一两年。

战场上,凭借两年的经验与二十年的经验拼斗,赵武能活到现在,那是幸运。

但有了“天下第二”做护卫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有这厮在身边,赵武现在只要再拿一张弩弓,他敢带上潘党跟养由基面对面交谈。

这就是变化!

原先赵武见到这两个杀神,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想逃跑……嗯,他现在想着,养由基是不是也像潘党一样心思活络,只要一恐吓,一诱骗,就能骗到手。如果他成功了,那么左手养由基,右手潘党,天下无敌!

这么说起来,仿佛自己这一趟只占便宜没吃亏,国君黑了他一个标准师的俘虏,却粗心大意,把整个未开发的“长治盆地”送给了他——如此大的收获,怎么能算倒霉呢?

若这也算倒霉,天下不知道多少人巴望着如此“倒霉”。

然而做人不可太得意。

谦逊的赵武继续伪装着自己的失落,他一路做足了心灰意冷的姿态,搞得沿途经过的中小贵族见了,纷纷同情的慰问,捎带着,士燮所预言的“国内厌恨”情绪,也随之悄然增长,他们对国君的作为越来越无法忍受。

漫长的旅途终于到了尽头,晋国东门外的棘门到了。

所谓“棘门”就是随便用荆棘柴草搭起来的一堵木门,它的作用类似现代的凯旋门。出征的士兵经过棘门后,等于自动解除了服役的责任——也就是说,通过棘门的士兵不再接受将领的指挥,他们可以回家了。

通常,棘门前有国家武库的司库存在,他们的任务是收缴从武库里发放的武器。但是,如今下军出战的大都是贵族私兵,队列里从国家武库领取的武器很少,所以武库官员的存在没有影响行军速度,整只军队快速向棘门挺进着,即使偶尔有人脱离队列,到路旁向武库官员上交武器,也不影响队列速度。

刚刚能望见棘门时,赵武已连声呼喊担架队人员上前,他也不怕武库官员望见自己的作秀,大摇大摆地跳下战车,重新躺到担架上。几名赵氏士兵扛起担架,赵武的战车在身后跟随,穿过了棘门。

士兵通过棘门后,整个队形乱了,智家兵已经三三两两的自发组合,准备去城中畅饮一番,洗去征尘后回家过冬。而大多数贵族的私兵也跟智家兵一样,在经过棘门后解散了整个队伍。唯独赵武的士兵经过棘门后,并没有散开,他们站在棘门另一侧,神情有点茫然。直到赵武的担架通过棘门,他们才恢复正常。

担架过了棘门后,赵武很假的“吃力地”从担架上欠起身来,将枕头边放的“断”剑举起来,递给身旁的老师师修,师修也解下腰间的佩剑——因为这些武器都是赵氏自家配备的,所以师修只是按照惯例履行解剑仪式,他向道路两旁的武库官员展示了一下手中剑,而后手提着自己与赵武的剑,穿过棘门继续前行。

稍后,赵武在担架上有气无力的嘟囔一声,师修边答应着,边冲身边的军中司马摆了个手势,司马立刻从腰里取出一个短小的铜笛(哨子),先掏出一块干净布小心的擦了擦铜笛,而后将哨子含在嘴里,吹出了一声长长的哨音。

听到这声哨音,已过了棘门的赵兵自动集结起来,他们以伍为单位,形成了一个以“伍”为“彻行”的队列,在哨音下原地踏步。随后,通过棘门的赵兵陆续加入到队尾。所有的赵兵通过棘门后,哨音再响,变成了长短长短哨音结合的四拍节踏步声,眨眼间,赵兵们就这样以伍为一行开拔了,他们脚下的步幅虽然没有阅兵式中的步伐整齐,但整个部队却保持着完整的队列,向着赵城的方向大步前进。

来迎接归国士兵的是晋国第三卿、上军将郤錡,他惊讶的看着赵兵整队而去,反身问上军佐荀偃:“中行伯,这是怎么回事?难道赵武不知道,过了棘门不准鸣金鼓吗?这些军队经过棘门,为什么不解散?难道要叛乱?”

中行伯荀偃不以为然的回答:“没错,经过棘门后,惯例不准再使用军鼓与金罄指挥士兵,但铜笛……我好像不记得有禁止吹铜笛,这玩意似乎刚刚出现,似乎只有赵城有。

我听说,以前这些赵兵每天都在绕城跑,跑步过程中,便用这种短铜笛调整队列。此外,赵城盛行军中之戏,军中司马在游戏中不叫司马,叫一个古怪的名字——裁判。

赵兵日常听惯了司马的哨音,过了棘门后,咱又不禁止他们使用哨子,所以,那些赵兵听到哨音后,习惯的排成跑步队列,这不足为奇,国法并没有禁止,是吧?赵盾昔日说过:‘法无明禁则为行(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就是许可)’,是吧?”

郤锜(qi)想了想,他想起荀偃也是赵武的姻亲之一,指望荀偃刁难赵武,就如同指望左手刁难右手一样。他猛然想通了,用略带嘲笑的语气说:“赵兵可真是听话啊,即使过了棘门,上面一声哨子,他们居然自觉自愿的排成了队列,连国都新田也不进,直奔家里去,真是一群想家的孩子。”

荀偃翻了个白眼,脸上一副“我不告诉你”的神情。

他没说出口的话,总结起来就一句:国都哪有赵城生活舒适。

论起来,国都哪有赵城生活舒适——中行偃(荀偃)不久前刚跑了一趟赵城,才明白这个道理。

当时他只是礼节上看望自己的女儿中行姬。而在此以前他从没有去过赵城,但等到赵城转了一圈后,他发现赵城的城墙虽然残破,城区面积虽然小,人口数量少了点,但他们生活的的舒适程度,却远远超过国都。最明显的,在于赵城的娱乐设施,远不是这时代所能比拟的。

春秋时代,每座城市都有庞大的隶舍,占据了城市很大的面积,且这样的隶舍需要大量人手监控。自从赵城的隶舍空了后,原先隶舍所在地改建成了一片大军营,哦不,实际上这片军营区是一座综合娱乐城,里面有三座足球场、六座棒球场,以及一些附属设施,能够同时容纳数百人进行游戏比赛。

赵城举行游戏比赛是不收门票的,也不限制平民观看。兵农合一的时代,人们喜欢这种竞技游戏,观看比赛、参与比赛的平民多了,有些军人家属就将自己的住房改装一下,用来开店,店中就卖士兵配发的酒类与肉食。

赵兵一向吃得好,穿得好,据说小武跟家臣们有个约定:因为赵城人口少,所以赵氏私兵准备走精兵路线,那些正卒不再参加农业劳动,以专心训练。为了让他们有体力应付艰苦的训练,赵武又制定了所谓的“营养标准”。每位赵兵每天都能发到一点肉,这个肉的多少并没有固定的标准,有时多一点,有时少一点,但每天一壶酸酪浆却是必须的。

这年代,酒是很罕见的物品,有人喜欢喝一点,但也有人不好那一口。于是,士兵们一个月下来,积攒了不少用不了配给物,正好可以交给家属,在自家店中出售。每月月圆的时候——也就是赵城各个球队举行每月决赛的时刻,隶舍组成的军营开放,军属也乘机开店做小买卖,把士兵用不了的配给物兑换成所需要的物资。

赵城执行管仲的重商策略,是完全的市场经济,“关几而不征,市正而不布”,亦即:商业税收几乎不征,市场运作极少干预,让市场决定商业的命运,让竞争决定谁是强者。

因此,当赵城自发交易出现后,有士兵便喜欢把配给酒积攒起来,委托给某一小店代售,这家小店当然是在军营里。而他们自己也会在需要的时候,去酒店喝上两盅,消费一下属于自己的配给品。这样一来,赵城就有了固定的、寻求夜生活的消费人群。

这些固定消费者的存在,也带动了赵城其他娱乐设施的发展,以至于现如今国都有的娱乐项目,赵城基本都有,虽然赵城娱乐设施的总体数量比不上国都,但赵城里弥漫着一股轻松自在、不太讲究等级身份的气氛,却让人处身其中,非常轻松自在……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